杏彩平台官网

NEWS
您的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杏彩平台官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来源:杏彩体育平台app 作者:杏彩体育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3-17 22:57:19 浏览人次:27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门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以来,全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目前,我省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主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我省文化产业单位43094个、从业人员177.29万人、营业收入5943.29亿元、总资产4258.71亿元,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重分别为12.5%、17.8%、34.6%、23.3%。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数据,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均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仅低于北京市。

  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205.4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2004—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0%,高于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

  文化产品进出口稳步增长。2004年全省文化类产品进出口总额435.8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8.71亿美元,增长22.0%。其中,出口金额36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进口金额7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04年,全省国有和集体文化企业单位5291个、营业收入503.37亿元、资产总额795.37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单位30821个、营业收入2232.97亿元、资产总额1586.60亿元;港澳台和外商文化企业单位4740个、营业收入2459.79亿元、资产总额1851.23亿元。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影视节目制作、演出娱乐、音像制作发行、出版物分销和广告业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

  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全省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实现的增加值分别为622.54亿元、753.25亿元和902.1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3.9%、4.0%和4.0%,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0.7%、61.3%和62.9%。在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中,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最大,其余依次是印刷、工艺美术品制造、玩具制造、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体制环境和社会氛围。“十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为文化产业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市场需求巨大。随着全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消费需求在全省城乡人民消费需求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

  发展动力强劲。随着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适度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生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进入优化升级阶段,有利于社会资源和资本加快流向低能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

  拓展空间广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渗透力逐步增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文化新兴产业群的生长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并对一些传统文化产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区位优势明显。我省率先对外开放,毗邻港澳,粤港澳经济文化已经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早,一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产业门类有较强的区域性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我省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一批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平台已初步形成。

  发展基础良好。我省经济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善,资本市场活跃,工业制造业较发达,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化产业门类较齐全,产业链完整,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主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省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内容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国内地区间文化产业竞争全面展开。在各省(区、市)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势下,我省文化产业面临布局不平衡,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问题。2004年,我省文化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为226.7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8%,占GDP的比重仅为1.2%,低于上年全国1.5%的平均水平。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待提高。

  我省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生产力有待进一步解放,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和教育支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规模、质量和效益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0%,到2010年达到8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5%。

  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龙头、区域布局合理、所有制结构均衡发展、产业组织体系健全、技术水平先进、质量效益较高的文化产业格局。

  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管理规范、调控有力、保障到位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文化创新人才为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新体系;财政投入、银行信贷、企业投资、上市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文化投融资机制。

  拥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文化品牌和文化人才队伍,原创内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明显增长,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文化市场繁荣、文化资源和要素流通顺畅、文化产品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资讯等内容创意与生产基地,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及流通业中心,以及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娱乐消费中心和文化电子商务中心。

  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动力、格局和目的的认识,树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和创造动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基础和载体。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充分考虑文化的产业属性,引导各类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社会责任,努力生产和提供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着眼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统一。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集团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实施名牌战略,发挥规模优势,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支持、鼓励民营资本积极投向政策法律允许进入的文化行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我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坚持重点发展与巩固提高相统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迅速改变我省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直接影响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后劲的状况。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巩固我省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水平,提高我省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发展水平。

  坚持城乡、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珠江三角洲发挥先发和区位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之间文化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优先发展内容产业。以提高内容创意和生产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平面传媒业、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和版权服务业、演艺娱乐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五大内容产业。调整内容优化创作、生产和经营机制,加大对重点创作生产单位、拔尖创作人才和文化精品项目的扶持和奖励,着力提高创意创作和节目营销能力,推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和内容生产精品,使我省成为我国主要的内容生产与创新基地和内容产品交易中心。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动平面设计、动漫画设计、工艺美术、影视制作、网络游戏、文化应用软件开发、建筑与工业设计等为主要门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在具有条件的市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定位准确,拥有优势和特色,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的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形成创意创作要素的空间积聚效应,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企业和创意产品三大品牌系。


杏彩平台官网
回旧版